文物简介
1973年出土于肩水金关遗址第37号探方中。木牍一枚(简号73EJT37:786AB)该简基本完整,正反面两行书写,共计44字。此简为一封书信,写信人刘仪,收信人是孝卿,言语中刘仪多次向孝卿表达歉意,其中言及饮酒之事。此书信记载的内容对于了解河西边塞屯戍吏卒的日常社会交往,以及边塞饮酒风提供了生动的资料。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简牍书信里的酒
汉代边塞饮酒成风,体现在朋友之间的书信往来之中。在书信中,“酒”有多种称法,此封宴请信中的“少酒”,意为薄酒,是自谦之词,常用于邀请他人赴宴的信函,体现汉代人“无酒不成席”的社会风俗。悬泉浮屠简有“少酒薄乐”的记载,这是一封佛家弟子的邀请函,却依然以“少酒”待客以表尊敬。另外还有薄酒(EPT57:55)、孰(熟)清酒(EPF22:830)、淳酒(73EJT21∶24)等称谓。
书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友朋间的问候语,如“苇冬寒愿调衣进酒”(合34.7B)边塞苦寒,冬季除了添衣御寒,饮酒也可抵抗严寒;“君卿足衣善酒食,出入远辟”(283.39)出远门前朋友嘱咐足衣、善食、善酒,也可见得当时的汉代边塞,酒已是人们居家出行必不可少的饮品。以“酒宽小人过”( 73EJT1∶22A),劝慰友人,酒是疏解苦闷的好东西,畅饮之后让人胸怀更加宽广,对那些小人的所作所为也不会太在意了。
除简牍中的书信外,日常记录也记载了许多关于饮酒的故事。如悬泉置出土的简册《过长罗侯费用簿》记载悬泉置为长罗侯常惠的使团一行人准备的饮食中有数石酒,供其饮用;居延地区出土的简册《建武五年候长原宪劾状》为酗酒斗殴出逃记;有因饮酒耽误正常工作向上级请罪,后被处罚的文书;还有以酒饮药的药方“费药成浚去宰以酒饮”( EPS4T2:65)。
从这些汉简记载上看,虽然当时朝廷有禁酒令,但河西边塞对饮酒的管控似乎并不严格,这大概是与边塞苦寒、战争残酷,人们的苦闷无法排解等环境、心理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