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史海  >  简牍文化  >  简牍图文
郑炳林:切实加强敦煌学研究
发布时间: 2021-11-01 10:33 稿源: 甘肃简牍博物馆   编辑:杨峰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亲自主持座谈会。在认真听取樊锦诗、苏孝林、郑炳林的发言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重要讲话为敦煌文化保护和敦煌学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并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应将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敦煌学研究的根本遵循与实践指南。

  切实加强敦煌学研究

  郑炳林

  敦煌文献的发现已经120年的历史,敦煌学的研究也有百余年的历史。敦煌文献一发现就流散在英、法、俄、日、美、印、中等世界各地,因此敦煌学一经出现就具备两大特征,即极强的国际性和极大的综合性。说它的国际性是收藏机构分散在世界各地,从事敦煌学研究学者分散在世界各地。一开始就有很多国际一流学者进行敦煌学研究,不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就不了解国外敦煌学的研究进度,几乎无法进行学术研究;说它的综合性是从事敦煌学研究者除了历史学的专家外,还有文学、文字学、佛教、艺术等领域的专家,几乎将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都拉入到敦煌学的研究范围内,随着敦煌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加强,很多理科的专家也开始从事以敦煌石窟为对象的研究工作。

  我国的敦煌学的研究历史就像近代中国历史一样历经苦难。敦煌文献的发现是1900年,正值晚清国弱民贫之际,而后是民国时期国内战乱不断,接着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整整50年中国都处于战乱时期,解放后虽然结束了战乱,由于种种原因,直到1978年中国结束文化上的不稳定。因此当时的中国敦煌学研究同国际学术界研究存在一定差距,因此当时出现一种“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外”的说法,中国敦煌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当时的兰州大学为了发展敦煌学,同国内其他高校如北大、首都师大、人大、川大、杭大、中大、武大、西北师大等一样,建立研究机构,参与筹建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1983年敦吐学会一成立就得到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当年经邓小平、陈云等批示,国家财政拨付120万元开展敦煌文献整理与研究,学科建设上在历史学二级学科历史文献学下包含了敦煌学,开始利用历史学的二级学中国古代史、专门史和文学下的中国古典文献学等学科培养研究人才,但是走的路都比较艰难和曲折,直到1998年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共建的敦煌学博士授权点建立,中国敦煌学界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敦煌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始联合招收培养敦煌学博士生,开始优势互补培养敦煌学高级人才的培养。1999年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建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从研究层面合作进行联合攻关。2003年建成敦煌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在兰州大学进入211建设项目中,敦煌学是兰州大学211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当兰州大学进入985工程建设项目中,敦煌学是其建设的重要建设平台敦煌学哲学社会科学建设平台。当兰州大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序列,敦煌学为主组建“敦煌丝路文明与西北民族社会”学科群。兰州大学敦煌学2010年领衔申报获批历史学一级博士点和2013年中国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拥有历史文献学、敦煌学两个二级学科博士授权点。

  敦煌学的发展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重视。1999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同志来兰州大学考察接见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在内的学科带头人。2009年6月在兰州大学百年校庆前夕,时任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兰州大学考察,在听取了我关于敦煌学研究的工作汇报时指出:把敦煌学做强做大,为国争光。2019年8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我与敦煌研究院樊锦诗、甘肃文联副主席苏孝林做了汇报,我主要汇报以兰州大学为主中国敦煌学界的敦煌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情况。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针对敦煌学主持召开的座谈会,无疑使敦煌学的发展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契机。紧接着全国开展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项目,并在敦煌研究院主导下成立敦煌联盟,开始进行敦煌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兰州大学负责俄藏敦煌文献部分,以及敦煌研究成果100部的出版。这是敦煌学面临的最好的机遇和时机。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既要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背后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要揭示蕴含其中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精神支撑。《习近平:在敦煌研究院座谈时的讲话》已在《求是》杂志公开发表。如何学习好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加强敦煌学研究,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1999年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成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根据国家要求就是建成成为国际敦煌学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图书资料的中心,占领了学术制高点,掌握了学术研究话语权。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在敦煌座谈会上讲话精神,我们今后的建设敦煌学学科的目标就是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建成为敦煌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高地。

  近十年来,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不断挖掘敦煌历史文化资源,为改变敦煌学研究“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国外”现状,引领学术研究发展不懈努力,成效显著,经过中国敦煌学界的集体努力,基本上改变了这种现状。敦煌学研究所作为文科研究基地,责无旁贷,目前,敦煌学研究所必须为兰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为了把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建成为敦煌学研究高地,在中国史学界及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指导下,根据敦煌学发展的趋势和国家的需要,我们首先加强科研团队建设,以前我们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敦煌石窟艺术考古、敦煌文献和敦煌和西北区域史的研究上,近年来我们通过人才引进、培养弥补我们研究群体的短板,逐步加强西域历史语言的研究。目前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研究群体共有研究人员26人(其中高级职称23人,初级4人,其中教授15,副教授5人,博士生导师13人,兼职博士生导师4人)。其中有4人从事胡语文献研究;6人从事石窟考古与佛教艺术研究;其他人主要是汉文文献和敦煌西域历史地理研究。这样兰州大学敦煌学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的研究机构,在敦煌学、胡语文献、石窟艺术等领域研究优势明显。目前已完成研究成果共二十五个系列470余种图书出版。承担国家和省部项目16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科技部文化创新项目、国家文物局重大委托9项,国家重点项目省级重大4项。获省部级优秀成果奖20余项、国家和省级图书奖10余项,创办的《敦煌学辑刊》是本学科研究成果的重要刊布平台。研究所通过40年的建设拥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以保证研究方向的正常运转。

  习近平总书记敦煌研究院座谈会上非常关注敦煌学人才培养。兰州大学与敦煌研究院联合共建敦煌学博士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重点研究基地,优势互补,招生成规模,培养有体系。截至目前,共培养敦煌学博士生160余名,他们分布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和教学单位,教书育人弘扬敦煌文化,有其中50余人晋升教授,70余人晋升副教授,全国优博学位论文和提名3人,甘肃省优博学位论文7人,其中1人今年被评为青年长江学者和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这些毕业的博士中有10余人承担国家重大项目,逐渐成为敦煌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其中学业优秀且进入管理层面的代表学者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黄维忠、西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李军、陕西师范大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沙武田,甘肃省文物局副局长陈于柱、敦煌研究院张元林、上海大学陈菊霞、四川大学考古学院董华锋和张延清、兰州大学魏迎春、张善庆等,不仅学术成果突出,而且管理能力也逐渐崭露头角,培养专家管理型的人才是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人才培养的关键。

  习近平总书记在敦煌研究院座谈会讲话中强调,将西北民族和历史文化研究搞上去,将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搞好。因此开拓敦煌学研究的新领域和新视野,是新时期敦煌学发展的新动向。敦煌学与相邻学科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文献研究来说,敦煌文献与吐鲁番文出土文书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与敦煌河西出土简牍记载同一地区而不同时期的资料,它是敦煌学研究的上源;出土于黑城的西夏文献记载是敦煌河西历史的下限,二者研究的内容方法都是一样的。从石窟艺术来说敦煌石窟与河西石窟、陇东石窟、陇南石窟、关中石窟以及龙门石窟、云冈石窟、大足石窟、响堂山石窟都有密切的联系;敦煌石窟与高昌石窟、龟兹石窟、巴米扬石窟、阿旃陀石窟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了解这些石窟,敦煌石窟艺术的研究只能浮于表面,难以深入。因此研究敦煌学必须拓展研究领域,东进西出,不仅关注敦煌的东西,而且关注关中及中原的出土文献,特别是要关注西域出土的历史语言文献的研究;关注青藏高原特别是柴达木盆地出土文献文物的研究,研究这一地区的历史,因为他们与敦煌历史息息相关;还要关注蒙古高原历史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将这个区域作为一个整体展开研究,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敦煌与西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所以出土文献除了汉语之外,还有记录中古时期中国周边兄弟民族历史的资料,涉及到的语言主要有藏文、于阗文、鲁尼文、回鹘文、粟特文、梵文、吐火罗文、叙利亚文、摩尼文、婆罗米文、契丹文、西夏文、蒙古文等等。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弥补在胡语文献、宗教等方面的不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彰显文化自信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引进一批从事胡语文献研究专家,白玉冬、吐送江、朱丽双、张丽香等逐渐成为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展现出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研究实力。在国家顶级刊物不断发表研究成果,实际上将成为兰州大学关注的后备干部,和管理人才。为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加强丝绸之路和西域历史语言文化研究,兰州大学组建敦煌与西域文明研究院,积极购置西文研究资料。将兰州大学敦煌西域研究院建成真正的研究敦煌学、西域历史语言和西北民族文化研究的中心,使敦煌所成为国家解决西北问题贡献力量,争取成为国家研究西域历史的重要机构。

  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提升敦煌学的影响力,特别是重视二十世纪中亚西域考察的历史文献研究和前苏联时期中亚考古研究成果的普查。中国西北社会民族问题都与中亚地区的历史文化民族社会等问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跨境民族和跨境文化传播特点明显,研究中国西北地区历史就得关注中亚历史,不断开展同中亚地区各个国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之间开展合作交流,促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模式交流对话,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发展,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敦煌学研究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但是关于敦煌文献的总数和收藏单位、收藏情况仍然是一个谜,弄清楚家底做到数字化回归,让学术界进行研究更好的利用是当务之急。同时将世界各地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信息、刊布情况和论著等汇集建立一个信息库,像习主席说的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实现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数字化共享。我们近年来就这方面进行大量的调研工作,对五万个卷号进行了数字化采集。同时将对大陆、台湾、香港、日本、英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蒙古、德国以及中亚诸国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论著进行数字化采集。

  挖掘敦煌文化蕴含,彰显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这是敦煌学研究所长期以来努力的工作。敦煌文化是各种文明长期交流融汇的结晶。虽然近年来中国敦煌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和可喜成绩,但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所提出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要让中国的敦煌学研究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和制高点,仍然需要一代又一代学者,择一事终一生不断深入挖掘敦煌文化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因子。以敦煌和西域为大课题,开展敦煌西域出土文献研究、敦煌西域历史语言研究、中亚印度西域河西中原佛教美术研究等,延伸出新的研究发展空间。探索同吐鲁番学、藏学、西夏学、西域学等学科交叉研究,提升敦煌学的引领作用。将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的敦煌学与西域历史语言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是深挖历史资源,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好敦煌文献。敦煌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敦煌石窟、敦煌藏经洞出土文献以及敦煌汉简等考古文物。我们即将完成的多卷本《敦煌通史》和《敦煌文献与敦煌西域史研究》和教材《敦煌学》,将记载缺失的敦煌历史挖掘并展示出来,既为敦煌学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敦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帮助,弥补史籍记载的空白,组织完成了敦煌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研究80余部和敦煌与丝绸之路艺术研究60部系列成果。

  二是增强文化自信,通过解读敦煌让世界认知中国。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汉文和非汉文文献,有简牍、敦煌文献、黑城文献、吐鲁番文书等,是研究汉唐间敦煌及西北的珍贵历史资料。我们联合学术界编著的《敦煌讲座丛书》,集中展现了中国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水平。我国在非汉文文献某些领域如于阗文、粟特文、突厥文、佉卢文、龟兹文等文献研究上,我们还不能完全占据引领地位,我们最近成立贝叶经研究院,开展西域历史语言文献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就是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通过承担的国家重大项目《敦煌吐蕃文文献整理与研究》《北朝至唐民族碑铭整理与研究》《海外藏回鹘文献整理研究》,推动我们的研究更上一个水平。

  三是提升敦煌文化创造力,扩大中国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丝绸之路沿线保留很多石窟群,敦煌石窟就是其中代表,此外还有龟兹、高昌、河西、炳灵寺、麦积山和陇东石窟等,是我们研究佛教艺术的珍贵资料。我们与敦煌研究院合作,完成了《丝绸之路艺术史研究》国家艺术重大项目,将石窟艺术资料刊布出来,吸引国内外专家合作研究联合攻关,扩大中国文化传播国际影响力。

  (作者郑炳林系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萃英学者一级教授,此文为作者在中国史学界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

稿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编辑: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