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兰州网  >  史海  >  简牍文化  >  简牍图文
馆藏撷珍|居延竹笛
发布时间: 2021-11-01 10:33 稿源: 甘肃简牍博物馆   编辑:杨峰

  竹笛,长24厘米、外径1.8厘米、间距1.2-6厘米不等。1974年出土于居延甲渠候官遗址第56号探方中。笛竹质、管状,表面呈黄褐色。管壁开裂,正面管壁近1/3残失,留下一个参差不齐的斜面;背面保留了原有长度。笛管一端有自然竹节封闭,如笛塞。另一端洞开。封闭的一端外部以麻布绳索缠绕箍紧,并髹漆。管壁正面开孔处削成平面,在平面上并排钻孔。左起第一孔开在笛塞外侧,且紧临捆扎之漆箍,无发音功效。第二孔应为吹孔,呈半圆形。音孔前四后一,4孔中仅2孔完整,另2孔一残留一半,一残缺更甚,仅见管壁边缘残留微弧一段。背后一孔完整,管尾出音孔残。现藏甘肃简牍博物馆。

  汉代的笛乐器

笛乐器在汉代开始被重视,无论是宫廷军乐还是民间用乐,均有笛的身影。我国最早的音乐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汉之前的音乐活动多是围绕着乐舞与民歌展开的,对于器乐的关注并不明显,自汉代开始,笛乐器才终于有了展露的机会,并且正式发展。

虽然笛自汉代开始才有了发展的舞台,但并不妨碍其从开始就步入发展的高峰。关于汉代笛的具体形制,现存文献中虽保留的记录不多,但从出土文物中我们可对其有大致的了解。

1974年居延甲渠候官遗址中出土的这件竹质单管乐器为七孔笛。这种单管多孔的七孔笛乐器在我国有着古老的来源,相传早在黄帝时期就已经有类似竹质吹奏乐器了。这种七孔竹笛最早流行于北方,与文献所记三孔的羌笛大不相同。学者指出,“这支非同凡响的笛,可能是当时戍卒们的发明创造或模拟之作;也可能是这一时期这一地区社会交流的产物。”居延发现的竹笛说明了当时戍所在繁杂的劳作之余还有丰富的娱乐活动。

稿源:甘肃简牍博物馆   编辑:杨峰